2012-09-05 18:47
(檳城5日訊)在大選前夕印製選區服務成績單,向來是朝野政黨傳統的拉票方式,然而阿依淡區州議員黃漢偉卻選擇反傳統方式出擊,近來推出《我來自華校,華教是我根》的教育宣傳海報,在選區內全力主攻教育課題,旨在贏得學生家長選民的信任與支持。
根據記錄,阿依淡區是全檳40個州選區內,擁有最多學校的選區,單是在僅有1萬7000人選民的選區內,就擁有15間各源流學校,包括鍾靈國中、鍾靈獨中、公民總校、公民一校、僑南華小、中華A校、中華B校及新江小學。
阿依淡擁最多學校
根據這個印有4版的教育海報,清楚記載著黃漢偉對於教育的理念,同時也列出黃漢偉在過去4年內,通
過州政府推行的制度化撥款計劃,為區內各源流學校申請撥款的記錄與撥款數目。
此外,這份海報也清楚列出各校在過去如何善用州政府的制度化撥款,在校內進行的各項提升工程。
黃漢偉週三接受《光明日報》訪問時指出,雖然阿依淡是一個人口不多的州選區,然而早前在劃分選區後,該區竟然擁有15間各源流學校,當中是8間華校及7間國民型學校。
他說,數據不會騙人,自中選為阿依淡區州議員後,他前後已為區內的8間華校積極爭取了231萬6000令吉的撥款,這還不包含選區撥款,而這項教育撥款,遠遠超過國陣執政時期的數十倍。
教育撥款遠超國陣
他說,要讓一間學府發展健全,單是撥款並不足夠,而是必須與校方擁有良好的溝通,尤其是在州政府每年的制度化撥款期間,必須親自到各校巡視,才能夠真正改善學校的基本設施與教學設備。
“欲在選區內打造良好的學府,必須擬定長遠的方向與目標,這包括打造優質的學府環境、卓越的教育品質、精進的教育績效及開發創新的教育規劃。”
黃漢偉透露,大部份的學生都是居於當地,因此這意味學生的家長也是當地選民,時刻在監督著當地人民代議士的表現,在選區教育方面,他絕對是刻不容緩。
公平教育制度塑造優質學校
他認為,一名議員積極改善華校長期以來的困境並不足夠,目前,州政府正在著手修改州內的教育政策,包括撥地予華小,在國陣執政的時代,所有的新校地都是撥給國小。
根據選區資料,阿依淡區約有1萬7000人選民,當中華裔選民佔了70%、巫裔選民有23%及印裔選民有6%。
“我對於母語教育的理念始終沒有改變,相信身為華裔子弟的我們,在爭取母語教育平等的艱辛過程中,最大的夢想與最大的目的,即是要求華小的地位,能夠與國小平坐平起,獲得人人都平等的教育待遇。”
他說,教育是立國之本,也是民族的靈魂,為了明確落實惠民的教育制度,民聯自2008年上台執政檳州後,即推出各源流學校制度化撥款制度,而且這項制度化撥款逐年增加,申請的學府也越來越多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